中廣新聞網 李明朝報導
疫情趨緩,民眾漸漸恢復運動,但是在運動前後,除了做好熱身及伸展,避免運動傷害之外,物理治療師提醒喜愛運動民眾,疫情期間無法維持運動習慣,在恢復活動時需要先調整運動的強度及時間。同時也要考量從事的活動類型、運動設備及環境,才能遠離運動傷害又有健身成效。
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胡勛傑物理治療師表示,國內疫情在趨緩之下,喜愛運動的民眾,開始在運動場所、健身中心和戶外從事運動,藉以活動筋骨及恢復之前熱愛的活動。
開始運動前及活動結束後,有沒有做足適當熱身及伸展緩解,來預防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呢?胡勛傑物理治療師說,像伸展的目的,就是幫助肌肉適度延展,增加柔軟度以降低運動過程中的受傷產生。運動後伸展,可幫助緊繃的肌肉恢復彈性及緩解痠痛感。以靜態伸展為例,為維持在特定姿勢下,持續延展肌肉一段時間。注意要循序漸進增加伸展的幅度,而每個伸展動作,伸展至肌肉產生緊繃感即可,勿過度到疼痛。每次持續停留30秒至1分鐘左右,相同動作可重複5-10次。
對於疫情期間無法維持運動習慣的民眾,在恢復活動時需要先調整運動的強度及時間。胡勛傑物理治療師也表示,漸進式運動原則,以有氧運動為例,運動持續時間約為20分鐘以上循序增加,強度以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但仍可講話的程度,亦可以運動時心跳達到最大心跳率60%以上,肌力及肌耐力訓練部份,可使用重量訓練或以自身體重做為負重,每回合重複10至20次,能產生肌肉輕微疲勞為原則,重複3至5回合,回合間應休息1至3分鐘。每週持續2至3天,可間隔1天讓肌肉恢復疲勞。
物理治療師提醒民眾,合適且安全的活動應依個別狀況、從事的活動類型、運動設備及環境等眾多因素考量下來設計。可諮詢物理治療師及醫師,來設計精確的個別化運動訓練,讓運動過程既安全,又可達到成效。
573